手机

固话(工作日):

0551-62826768

手机号码:

15395097618、18019906335

工作时间:

9:00-17:30 (周一至周五)

工作时间之外可拨打手机号联系我们哦!

腾讯研究院:关于农业大模型的当前和未来


11月6日OpenAI开发者大会带来的GPT-4 Turbo多模态能力升级和GPT Store生态策略,再次引起业界关注热潮。我国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第二批备案的大模型已经达到22个,除了通用大模型之外,行业或领域大模型开始逐渐增多。可以预见,通用大模型持续增强的听、说、看能力,将通过声音、视觉、图像等多模态开放接口,更便捷的输出给行业大模型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在带来更丰富场景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应用门槛。

图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国小农”是我国的特色,大模型和AIGC的浪潮下,是否在农业也会带来一些实质性价值和机会?农业需要什么样的行业大模型?带着10个问题,腾讯研究院访谈了6位农业领域专家。本文整理部门内容,仅供参考交流。

【访谈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谷晓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胡嵩 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TO  

刘桂才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  

申斌 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许世卫 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取辉 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CTO

【访谈者】袁媛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大模型在农业领域

是否有实质性机会或价值

许世卫:农业上很需要AI大模型。例如,植物保护中的虫情监测,现在主要依靠农技人员去观测,一方面不同人员的经验差异大,另一方面人工的工作量很大,用AI可以建立农技服务方面的大模型,提供具体的植物保护技术,在水肥管理上,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动态的、具体的管理措施,通过“数字农技员”来指导农业种植管理。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需要AI提供精准的未来生产作业指引,由于各地气象、土壤肥力、农产品品种不同,目前用通用AI方法尚难以实现专一性应用目标。农业行业大模型会带来价值,能带来一些机会,但也不是完全替代现有技术人员和技术环境,而是提供辅助。

刘桂才:大模型会带来新的价值。农民对技术和价格相对不太敏感,敏感的是规模化用户,例如农垦企业、养殖畜牧业、高价值的设施农业,要找更有规模和效益的场景去使用大模型,例如气象、灾害、市场预测等场景。此外,现在农业种植等方面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也给AI大模型带来应用需求。

谷晓峰:大模型出来后,农业生物育种领域反响很大。现在农业生物育种智能设计领域的模型,和已发布的大模型参数量相比有较大差距,有很大的挑战,但对于农业生物领域构建育种大模型也是很好的机遇,具有大幅度提升育种效率的潜力。

农业大模型

申斌:大模型会对农业带来价值和应用场景。第一,过去希望农技服务能到田到户,但一直难做到,大模型的出现,让广大小农户都可以利用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来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实现农技服务的到田到户。第二,可以利用大模型为农户提供种养殖的决策建议。第三,未来通过大模型可以支持系统智能控制,更有利于智慧农业设施的推广和普及。

胡嵩:用户反馈来看,大家对农业行业的大模型有很高的期待。今年6月份,一亩田已推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AI对话机器人“小田”,希望做每个农民身边的农业百事通。从规划的方向看,小田可在农技服务、新品种新技术、行情查询、产销对接等方面,利用大模型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轻量级的信息交互服务,带来效率提升。


农业行业大模型

与传统AI模型的差异点

许世卫:大模型与传统AI模型有很大差别,大模型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学习、自主生成结论;传统AI模型是针对特定目标训练,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农科院监测预警中心过去建立了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CAMES模型系统,使用了AI方法,有上万个底层模型、千万级参数,基于历史数据可对未来每年的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四个要素进行预测分析。未来如果能有上亿参数(非大语言模型),预测效果会更好。

刘桂才:差异点体现在,一方面,以前AI模型主要方式是检索,现在是有生成的信息。另一方面,当传统的AI模型无法支撑复杂数据和计算体量时,需要大模型,例如对猪周期的预测。

申斌:之前AI很专业,普通人很难参与进去。今年ChatGPT火了以后,大家都能参与。农业有特殊性,大模型真正落地难度还是很大。

胡嵩:第一,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是交互革命。第二,过去的AI一般使用搜索、推荐,很难深度整合知识来源、给到靠谱的答案,之前一直做不到,大模型带来了可能性。例如可以一段话提出某农产品供需方面的需求,通过大模型来寻找和推荐供应商。


农业行业大模型(如智能对话类)

对小农户是否存在使用门槛?

许世卫:农民肯定需要农业行业大模型的服务,但目前的大模型尚有一定使用门槛。农业行业大模型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满足最终用户需求,例如,是否可以通过带有地方方言的语音来提问?目前种植业绝大多数是小农户;养殖业中小农户占比约为50%-60%,与种植业相比,规模化的养殖大户或企业更多。

刘桂才:类似“小田”的农业大语言模型,对农户没有使用门槛。但农民对企业提供的大模型信任度可能不高,更信任由政府或专业机构提供的。

申斌:大模型相比过去,降低了使用门槛。惠农网在农业电商里面沉淀了十几亿条电商数据,过去输出对象是专业机构,现在通过“AI惠小农”提供了大模型问答方式,能够让不太会互联网的用户使用,解决用户关心的实际问题。

胡嵩:“小田”的目标是做每一位农民身边的农业百事通,目前只要会使用智能手机,会基本的文字输入,都可以和1.0版本的“小田”进行对话,“小田”会通过文字或者小程序卡片给出答案。未来会进一步围绕农业用户需求,去扩展“小田”的交互,即“多模态的形态”。例如,用户可以拍一个照片,录一段视频给“小田”,或者可以直接用语音来问、也可以直接用语音回答,同时未来也会支持用视频来回答,让用户可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实现知识获取。

除了数据,还有哪些因素

制约农业行业大模型发展?

许世卫:机制方面,ChatGPT快速引起巨大关注,与做模型的体制机制也有关系。农业上,是建立统一大模型还是分类大模型?从哪个方面入手?如果整体做一个农业大模型来解决农业全产业链的问题,是最理想的,但是谁来做?目前大企业对农业大模型较为关注,每个单位在做自己擅长的。人才方面,是重要因素,如果缺乏相关人才,算法、应用、商业模型都很难创造出来。

刘桂才:有算力的公司更有优势,但算力不构成核心制约。算法是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商业模式、资金、人才也会影响。

育种数据库软件

谷晓峰:算力方面,大模型的百亿、千亿级参数量需要大量的GPU芯片,对于科研机构来说也是挑战之一。

申斌:算力资源方面,农业大模型的计算量和数据量都很大,需要很强的计算资源,农业行业的投入产出不高,直接效益很难覆盖,企业自身投入难度大。

会产生哪些新的产品/服务形态?

农业+大模型方面

刘桂才:大模型中经常询问的话题,就会变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是鲜活的开发产品的材料。可以分类型去分析这些话题。这些不仅对农业,对保险、旅游公司等也会产生新的产品服务。语音交互的产品服务会更有需求。率先发布大模型会有好处,基于用户输入的内容,也可以对用户画像,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

申斌:目前产品是免费的。除了智能问答服务之外,农业+大模型技术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可能需要10-20年逐步成熟。第一,在养殖和种植业中,未来一定是用更多的传感器、智能农机、无人农机来自动化控制(例如自动控制光照),用大模型技术,可以使得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更加精准和优化,也可以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第二,希望将电商、流通环节的数字化,进一步延伸到生产端,使得生产和流通的信息较为匹配,基于大模型技术,可以根据土壤气候、价格变化、供需关系等综合信息,指导种植方案。

胡嵩:“小田”要产生商业闭环,产生价值。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服务2C用户,通过服务好用户,做好交易撮合,来提升用户粘性,帮助用户解决生产周期遇到的问题。2C服务中,对用户更加了解,撮合中效率会更高。面向农业行业的合作伙伴,将提供基于“小田”的API服务等生态化合作和服务模式。


提出您的需求,获取专业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固定电话:0551-6282676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手机号码:15755108479
(24小时热线)

今天已有位客户获取方案

简单描述下您的需求

合作伙伴

Cooperative partn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for your dedicated service

  • 电话: 0551-62826768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手机:15395097618(微信同号)、18019906335
  • 邮箱 : uicsoft@163.com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1688号A2座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