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总产均创近十年新高,预计新产玉米种子17.5亿公斤,同比增加3.9亿公斤、增幅29%,种子供需比167%、属供大于求偏重。
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亩保农户收益分别达3500元、4200元;品种市场将呈两极化,主推畅销品种价格高、溢价能力强,同质化品种积压。
杂交稻制种面积、总产达历史高位,供需比178%,属严重供过于求,中稻、晚稻积压严重;常规稻种子供需比230%,属严重供过于求,2024年市场或出现品种更替,早熟、稳产品种面积仍会有较大增长;大豆种子产量增幅30%,棉花、春小麦、春油菜生产面积、数量在合理范围内互有增减;冬小麦、冬油菜种子供应有保障……
1、杂交玉米:全国最大制种基地“易主”,种子供需比167%、属供大于求偏重
近年来,玉米粮食收益稳中有涨,大田玉米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目前主导品种库存持续下降,但在2023年销售季后,各种子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压。
2023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总产量均创近十年最高纪录。
其中,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462万亩,包括新疆168.9万亩,占比36.55%,甘肃165.5万亩,占比35.81%。新疆、甘肃合计占全国72.4%。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
其他制种基地上,云南43.8万亩,占比9.48%;内蒙古29.8万亩,占比6.45%;宁夏10.2万亩,占比2.22%;四川9.4万亩,占比2.03%;海南4.2万亩,占比0.91%;陕西4.1万亩,占比0.88%;山西3.8万亩,占比0.81%;其他合计22.4万亩,占比4.85%。
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平均制种单产预计379公斤/亩,为近5年中位水平。
其中,甘肃基地在4-5月遇到了近10年少有的低温和降雨天气,部分组合出苗率普遍较往年下降2-4个百分点,生育期较往年推迟7天左右。7-9月遭遇高温干旱,对中晚熟品种授粉结实造成不利影响。但张掖、酒泉等基地灌溉设施条件较好,基本能够满足灌溉需求,对产量影响不大。
2023年,预计全国新产玉米种子17.5亿公斤,同比增加3.9亿公斤、增幅29%。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增加7.05亿公斤、增幅67%。
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成本上,西北基地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成本同比增加200-300元。其中甘肃基地2023年亩保农户收益达4200元、新疆基地2023年亩保农户收益达3500元。由于要先支付预付款,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增大,流动资金压力增大。
2024年,预计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竞争激烈。预计新产种子17.5亿公斤,加上上季有效库存2.9亿公斤,总供应量20.4亿公斤,预计总需求量12.2亿公斤,预计期末余额8.2亿公斤。
在供求总体态势上,供需比达167%,属于供大于求偏重。
在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量、国际玉米收成与价格、农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24年杂交玉米供求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由于极端气候多发,要求品种稳产、多抗,呈现区域化。东北玉米产区抗涝品种,黄淮海玉米产区耐高温、抗锈病、抗青枯病。
由于规模种植主体增加,需要矮早密、稳产多抗、宜机收品种;品种+配套技术服务。
品种将呈现两极化,主推畅销品种价格高、溢价能力强,同质化品种积压。
2、杂交稻:制种面积、总产均达历史高位,供需比178%,属严重供过于求,中稻、晚稻积压严重
2023年,杂交稻制种落实面积216万亩,创历史记录,同比增加19万亩、增幅9.6%。
2023年,预计全国杂交稻平均单产为191公斤/亩,同比增加33%。整体来看,基地无大灾,制种丰收年。与2022年相比,增加47公斤/亩、增幅33%,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增加31公斤/亩、增幅22%。
2023年,预计杂交稻制种总产4.1亿公斤,达历史高位。2023年,全国新产杂交稻种子约4.1亿公斤,同比增1.3亿公斤、增幅46.4%,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增加1.6亿公斤、增幅64%。
2024年,杂交稻种子将供大于求。预计新产种子4.1亿公斤,加上上季有效库存0.7亿公斤,总供应量4.8亿公斤、总需求量2.7亿公斤(含出口0.3亿),预计期末余额2.1亿公斤。
在供求总体态势上,供需比达178%,属于严重的供过于求。其中早稻供需平衡,中稻、晚稻积压严重。
3、常规稻:供需比230%,属严重供过于求,2024年市场或出现品种更替,早熟、稳产品种面积仍会有较大增长
2023年,全国常规稻繁种落实面积239万亩,较2022年增加11万亩、增幅5%。预计全国常规稻繁种单产529公斤/亩,同比增加10公斤/亩、增幅4%,新产常规稻种12.6亿公斤,同比增加0.8亿公斤、增幅7%。
其中,北方稻区新产常规稻种7.6亿公斤,同比增加12%;南方稻区新产常规稻种5.1亿公斤、同比增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