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当下,我国的农业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疫情大背景下,其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提速有助于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至于种业发展如何提速,答案之一便是数字化。需要解决的,是数字与种业如何实现有机融合。
种业现状让种企面临的五大困境
1、产品同质化,市场低价竞争
我国身为粮食大国,种子市场潜力大,但拥有独立研发技术的大型种企少,其余中小型公司规模普遍不大且新品种研发能力不足。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加上基地农户质量意识薄弱,部分经销商们为防止库存积压、刺激销量,市场上逐渐出现低价竞争角逐的恶性循环。
2、流通环节层层分级,销售端与产品端脱节
传统的种子销售渠道为“金字塔”模式,这种模式信息流通呈单向化,且复杂多样。最大的弊端就是因为过分依赖中间商,使得种企、经销商、终端用户信息对接不流畅,信息反馈滞后性严重,导致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低,对终端用户把控不到位,种企难以了解到真正的市场需求。
3、销售模式单一,成本不断累积
通过建立基地来进行种子繁育、品种宣传是种企一贯的推广方式。但我国地域跨度大,基地要具备满足种子在不同地域生产要求的气候、土地、加工等条件,就会出现基地设立比较分散的局面。另外,基地展销这种方式,整个过程周期较长,种企的推广成本也会不断累积。
4、品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亲本流失
由于种子品种研发成本高,行业新品种稀缺、行业诚信缺失,套牌、冒充现象时有发生。不少种子公司不仅缺少自己的创新产品,还会出现“侵权”的情况。既打乱了种业市场的正常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种企的研发积极性。
5、行业集成度低,用户流失分散
我国的种业大环境里,信息分散、集成度不高,育繁推脱节严重。且种企的服务意识不够强,重销售、轻服务,加上经销商层面存在片面宣传、窜货乱价,导致用户群体分散,流失严重。
种业大数据方案如何打破种企窘境
1、立足正本溯源
种子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繁多复杂,对种子进行正本溯源能防止产品被仿冒、在市场流通的过程当中得到有效的监管。种企能串联从育种基地到经销商渠道以及零售终端,形成产业闭环,做到环环相扣,实现各个环节一体监管。
2、优化分销渠道
大气候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打造的可视化溯源系统能帮助种企构建从育种端到终端的扁平化渠道体系,压缩中间流通环节,直接链接生产和销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信息双向流通。将传统的“金字塔”销售模式转变成科学有效的扁平化分销管理模式。
3、改变销售方式
传统的基地展销模式让种企的推广成本居高不下,持续压缩利润空间。而大气候数据看板能集中展现种业大数据,包括种子的品种、产地、营养成分、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等信息。
种企可由原先的分散建立基地来进行推广的方式变成只需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示范田基地即可。这对于种企来说大大节省了推广成本,对消费者来说,数据看板能让其看到核心诉求的真实数据展示,从而对选种甚至种植方案有了更清晰明确的思路。
4、引入基因大数据
基于区块链难以篡改的本质,基因大数据能够录入并锁定品种的基因信息,保证种子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既能很好解决育种端出现的科研数据造假的问题,也能防止其他种子公司恶意盗取和套用的情况出现。从而打造一套完善的、可追溯的种业产业发展体系。
5、提供数字方案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力推进,整个种业产业链的重点都将逐步转移到上下游,即注重品种创新、注重终端用户体验。因此未来种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以解决终端用户核心需求为着力点,为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寻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成了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这也是种博会强调“科创强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