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农业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农业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前提,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那么,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1、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总的来看,乡村产业的发展,其实质就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发掘农业多种功能价值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渴望“望山见水忆乡愁”,对乡村优质绿色农产品、优美生态环境、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快速上升,乡村作为兼具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区域综合体特征日益突出,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价值不断上升。
2、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最重要的特征是“联农带农”。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就是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育种公司、农资供应、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贷款担保等主体一体化打造,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此为载体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让农民多环节就业增收。
通过产业链赋能,农民就业增收从狭窄的种养领域向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开辟了农民增收“靠地、靠力”后的“第三空间”,让农民从分工优势、比较优势、融合优势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农民不光“卖农金”,还能“收租金”“分红金”“挣薪金”“得财金”,摇身变成令人羡慕的“五金”农民。
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也是打造核心优势。围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增强核心控制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原料靠进口、加工在城市、供需有矛盾等问题,统筹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安全可靠、产业链条健全完整的新项目,挖掘项目背后的创新技术、经营理念,为创制农业全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做基础,减少对外依赖。
既然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该如何多层次、深层次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供应链。近年来,立足区域优势,各地成功培育了一批县域主导产业,例如东坡泡菜、正阳花生、金乡大蒜、五常大米等,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带动力。从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出发,需要进一步巩固产业核心优势,优化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供应链。要大力推广适度精炼、恒温灌装、充氮保鲜等新技术装备,开发系列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满足消费需求。要推进加工技术标准规程,修订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优化供应链水平。
2、打造开放立体式产业格局,延伸产业链。农业的增值增效,主要在二三产业。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仍达23.5万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要上新台阶,就要把目光精力更多放在耕地经营以外,要深层次利用林、茶、果、牧地,合理利用沉睡的山海资源以至于“四荒”地,积极开发绿色生态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三生融合”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产城园区等,延伸产业链条。
3、强化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构建信息链。资金和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支撑。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安排超过100亿中央财政资金打造了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项目目前的年度纳税总和近200亿元,吸引超过900家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必须在持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的同时,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要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全过程管理数据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产品质量追溯、行情资讯、供需信息等服务,构建数字化信息链。
4、瞄准国际标准,创新升级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增强核心控制力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围绕解决原料靠进口、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分级分类推进粮食类、养殖类、都市现代类和重要农产品、果菜茶等特色农产品类的保供、保质、保市、保价。因产业而宜设立基础能力改造迭代、延链补链清单,明确全产业链技术路线、区域布局和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也将呈现科技化、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方向,这也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