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农业是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巨大的粮食需求。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概念被提出。
物联网 (IoT)、区块链、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AI)、数据分析、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创新都在智慧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物联网,被认为是智慧农业领域发展的重要转变。
面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智慧农业路线
1、小农户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功能全面、区域化的农业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专注于为小农户提供便捷、高效且精准的农业知识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向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信息化企业将提供一系列专业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包括生产托管、装备共享等,旨在降低智慧农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应用门槛和成本。此外,我们将持续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电商企业与科研机构携手探索电商兴农的新路径。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我们将有力支持小农户与市场的紧密联系,确保优质特色农产品能够实现产销无缝衔接,并推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形成。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提升小农户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普及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2、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主体
为了推动无人生态农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标准化发展,组织专业力量,针对不同区域和行业特点,精心制定无人生态农场技术应用模式的适用性标准。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核心平台,优先扶持规模以上、专注于粮食、蔬菜、生猪、奶牛、蛋禽等领域的农场或入驻企业(合作社),鼓励它们批量建设国家无人农(牧)场示范基地。这一进程将遵循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分梯次的原则,旨在加速形成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生态化、无人化生产技术体系。
同时,紧扣“新基建”在农业领域的场景应用目标,积极参与农场5G网络、数据中心、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以及农产品数字供应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批量打造智慧田园、智慧植物工厂、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智慧果园以及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等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智慧种植业建设体系
1、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精准解决方案。这一平台通过在现场广泛部署各类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了对环境因素的不间断、全方位监测。这些传感器不仅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而且在性能上表现出色,具备高可靠性和良好的互换性,涵盖了气象监测、土壤分析、水质检测等多个方面。
各类高精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会被实时上传至【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平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环境数据监测服务。数据的展示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直观的列表展示、清晰的折线图呈现,以及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实时显示,使得用户能够轻松获取、深入理解并分析各项环境指标,为农业生产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农业四情监测系统
农业四情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四大关键要素——土壤墒情、气象环境、作物长势以及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实时、精准的监测与管理,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1.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土壤的水分、温度、盐分(EC值)、pH值等参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帮助农民了解土壤墒情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气象环境监测设备:能够监测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农民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3. 虫情监测设备:通过安装病虫害检测系统,捕捉并识别田间害虫种类及数量。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害虫爆发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防治措施。
4. 苗情监测设备:利用高清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生长状态进行远程监控。监测内容包括作物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密度等,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为施肥、修剪等管理措施提供指导。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和牲畜跟踪中的整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农业实践可以帮助农民和牲畜所有者提高生产力、优化资源利用率并提高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