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粮食,是民生之本,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短缺困扰着许多国家和地区,非洲大陆就是其中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非洲就已经处于高度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口比例就已达21.5%,远高于9.2%的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农业生产力水平仅为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三分之一。
但是现在,你能想象出下图大片的水稻田是在非洲拍摄的吗?
在非洲莫桑比克的万宝莫桑农业园,在2018年-2019年种植季,项目种植规模已经从3.2万亩扩大到了3.6万亩,目前合作种植户已达491户,合作种植规模近7600亩,预计收获稻谷1.5万吨以上,
农业发展落后的非洲,是如何种出这么大面积的水稻种植田呢?
莫桑比克有大量可耕地,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每年仍面临较大粮食缺口,该国大米一半以上来自国际市场。
赛赛地区是莫桑比克农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河蜿蜒流淌而过,两岸土地平整辽阔,光照水源充足。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大片土地闲置荒废,早期,这里的田地每公顷产量只有1.5吨到2吨,零星播种仅够自种自吃。
2011年,万宝公司决定在莫桑比克打造粮食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将中国在水稻种植领域的先进技术引入莫桑比克,教导当地农户水稻种植技术,原来撒下种子靠天收获的农民,变成了懂农机、懂农技且收入丰厚的合作种植户。
除了莫桑比克外,在非洲南部岛国的马达加斯加,也是中国杂交水稻推广种植成功案例之一。
2007年,随着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的启动,中国专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实现了产量的飞跃。从最初的每公顷2.5吨提升至7吨乃至更高,这一成就不仅让马达加斯加人民见证了“绿色革命”的力量,也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推广树立了标杆。
如今,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农业科技与非洲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还有肯尼亚,种植水稻的田里,没有水,但长出的稻穗依然饱满,这种水稻就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节水抗旱稻,已在这里成功试种了7年,过去,农户们种一大片地,只能收获两麻袋稻谷。现在种上一英亩,就有望收获40到50麻袋,保障了了非洲农户的粮袋子。
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