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这离不开农业的“芯片”——种子。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种业和支持种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内诸多城市发力种业,不少城市重提或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种业硅谷”“种业强市”等口号,合肥,创新之都,不仅有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拥有拥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全市持证种业企业增加至两百多家,涌现出安徽荃银高科、合肥丰乐种业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荃银高科的杂交水稻,丰乐种业的玉米、西甜瓜,江淮园艺的瓜菜,金培因科技的油菜……合肥种业以起步早、发展快、品牌响、科研能力强,具有全国影响力著称,瞄准种质资源这一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正全力打造“种业之都”。
种业发展局面良好
合肥种业基础条件良好,拥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子企业,为合肥市在全国种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贡献了关键力量。
高质量种业企业数量全国领先
合肥诞生了中国种业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三个第一股!中国种业第一股:丰乐种业;创业板种业第一股:荃银高科;新三板第一股:江淮园艺(已退出,拟在A股上市)。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合肥市持证种业企业已达241家。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8家,位居全国第2,A股上市企业2家,位居全国第1,具备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资质企业18家。
种业企业销售总收入位居国内前三
2022年,全市种子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0%;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额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部分领域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国内领先
近年来,合肥市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建成国家级(含部级)种业研发平台8个、省级研发平台14个,市级种业研发平台11个,形成以高校院所为主、企业主体作用日益突出的育种创新格局,跻身全国育种城市第一方阵。
其中,两系杂交水稻、小麦抗病育种、西甜瓜、南瓜等领域育种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油菜杂交育种、蔬菜育种、石榴基因组、水稻功能基因发掘利用等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例如: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发掘出水稻的理想“脆秆基因”,并育成了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谷草兼用”型脆秆水稻新品种科辐粳7号。
种业海外市场规模位于国内前列
2020年合肥市水稻种子出口5300多t,占全国水稻种子出口总量的30.6%,连续3年名列全国第一;丰乐种业辣椒、西瓜和蔬菜良种在东南亚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丰乐香料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淮园艺甜瓜品种“香妃”占巴基斯坦甜瓜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五种”并进,高质量打造“种业之都”
近年来,合肥坚持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全力推动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发展,高质量打造“种业之都”。
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种业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到2024年合肥将初步形成“种业之都”基本框架,培育全球种业10强企业1家、全国10强企业2家,水产良种领军企业1家,打造种业知名品牌10个以上。
同时,合肥将全力打造种业上市公司合肥板块,鼓励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皖垦种业、富煌水产、安徽国豪、丰大种业等一批种业企业上市。预计到2024年,全市新增上市种业企业2家以上,总数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合肥还将打造种业之都“双谷”创新引擎。依托合肥智慧农业谷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安徽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数字育种产业互联网,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共同打造的智能育种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平台,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目前进入关键技术预研阶段,最终目标是将它打造成我国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唯一一个农业领域的大科学装置,该项目的打造有望大大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支撑安徽建设种业强省,助力合肥打造“种业之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种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
安徽联智创新软件有限公司,专注种业信息化建设,公司拥有50余项著作权与专利,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数据企业、双软企业等荣誉,为种企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管理平台,打造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结算、追溯为一体的闭环模式,实现智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