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51-62826768
18019906335
工作时间:9:00-18:00 (周一至周五)
众所周知,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和土壤,但是,如果现在告诉你,不用土壤和太阳,植物也能健康生长,你信不信呢?事实上,这并不是天方夜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模拟自然气候条件,为植物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废料、光照……这一切都能通过人为控制,那么,如何实现呢?“植物工厂”已经给出了答案。
什么是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一种种植方式,在封闭的设施中(因此也称为室内种植),所有气候条件均可被精准控制。温度、光照、湿度、水等等可以被严格管理和监控,种植者可以通过数字大屏了解作物生长状态,简单来说,“植物工厂”就是无需土壤,不洒农药,不受自然环境影响,通过数字化操控植物生长在完全工厂化的条件下生产植物。
在其生产过程中集合了科技智能、清洁环保、采摘方便等优势于一体,让农作物的快速、安全生长,确保农作物无农残、无添加、无虫害。通过小空间栽种,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产量约为传统种植的 3 到 6 倍,达到果蔬自由。
植物工厂的发展历史
植物工厂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7年,世界上第一座植物工厂在丹麦约克里斯顿农场建成,面积1000m₂,属人工光和太阳光并用型,栽培作物为水芹,从播种到收获采用全自动传送带流水作业;
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m、面积5000m₂),采用上下传送带旋转式的立体栽培方式种植生菜;
1971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
1973年: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库珀教授提出了营养液膜法 (NFT)水耕栽培模式,成为植物工厂的一项标准技术;
1974年:日立制作所建成了一座采用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通过计算机分析植物工厂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数据,一年内生产一至两茬蔬果花卉,实现了周年生产。
1987-1989年:美国在亚利桑那州沙漠中建设了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称为生物圈2号;
1992-2002年:日本在营养液栽培方面推出了深液流(DFT)栽培模式,形成M式、神园式、协和式、新和等量交换式等系统;
2016年: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三安)建成国际单体面积最大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厂,实现植物工厂的产业化运营;
2017年:中科三安又成功实现了我国首例中药材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生产,建筑面积仅5000m的金线莲生产车间,其年产量与福建省金线莲年产最高的南靖县产量相当;
2023年:全球首座超高层无人化植物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可实现从播种、间苗到采收、清洗包装等全栽培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及高效生产智慧管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植物工厂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广。目前,植物工厂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使用,包括日本、美国、荷兰等。